佛说如何放下一段感情,如何判断自己在受情劫( 三 )

学佛首先要学忘我 , 要无我 。 你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忘我什么是无我了 , 你自然就放下了一些私心、一些自我的欲望了 。 你会为了菩提心、慈悲心 , 责任心而提起来 , 而去努力 。
所以说一个学佛的人 , 在某些方面他比俗人更应该忘我地去努力才对 。 好多俗人是带着一种私心去努力 , 他的手脚打不开 。
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, 没有私心地去努力 , 你会提得很高提得更快 , 甚至手脚施展得更顺利 , 因为你知道你在做什么 , 你知道该如何去努力 , 为谁而努力 。
一个学佛的人怎么不能提起来呢?一定要提起来 , 该提的一定要提 , 该放的一定要放 。 放下私心 , 提起责任心 , 提起慈悲心 。
万行大和尚简介: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 , 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、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。 15岁信佛、18岁出家、29岁证得生命本源 , 30岁复建东华禅寺、4年佛学专业、7年闭关、18年建寺安僧、1万多场开示演讲、千万言著述、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……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:信教先爱国 , 学佛先做人 , 修道先发心;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;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;2000年至今 , 东华禅寺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 , 并多次荣获省市“模范和谐寺观教堂”称誉 。 从童真入道、闭关证悟 , 到建寺安僧、讲经说法 , 历经三十余年 , 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——《东华禅》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 , 万行大和尚将《东华禅》修行法门无私奉献 , 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《东华禅》融通人生四大关系:我与家庭的关系 , 我与社会的关系 , 我与国家的关系 , 我与自然的关系 , 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。

心里很难过 求教如何放下感情 一 , ”一切有为法 , 如梦幻泡影 , 如露亦如电 , 应作如是观 。 ”都是妄想生 , 不要执着妄想 , 观一切如乾闼婆城 , 如空谷响 , 如阳焰 , 如梦 。 如幻 , 何必执着 。
二、“若人欲了知 , 三世一切佛 , 应观法界性 , 一切唯心造 。 ”一切都是自心总摄一切 , 依据自己三时业力而出生活相 , 自己心造 , 妄念为因 , 放下 , 歇即菩提 。
三、于一切相常观:诸法因缘生 , 无我 , 苦 , 空 , 都是缘 , 无作者 , 依常住真心建立生长 。 众生迷物为己 , 忘失清净本性 , 放下万缘贪念 , 自会找到妙好自性本心 。
佛说“放下” , 但是佛并没有说怎么去放下 , 怎么去放下? 佛曰:一花一世界 , 一叶一如来 , 春来花自青 , 秋至叶飘零 , 无穷般若心自在 , 语默动静以自然 。
故 , 顺其自然 , 莫因求不得而放不下 。
在修行的路上 , 既然一时放不下 , 自然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, 只是应该在内心观到这一切 , 本来如幻 , 并不实有 , 不以有所得之心而产生慢心这类的心所 , 就是最好了 。
但做为凡夫 , 受无始以来的薰习 , 执一切为实有 , 或者不是执着这个就是执着那个 , 在这强势的惯性之下 , 要狂心顿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。 既然一定要被某缘所束 , 一定会有所执 , 何不择其善者而从之 。 比如 , 我人求出离 , 虽然一时很难狂心顿歇 , 歇即菩提 , 那么就不妨施以方便 , 用执心再修以佛法 , 而不去攀缘其它恶法 , 行走在成佛的路上 。
如果能够全部放下 , 就是佛陀 。 放下我执 , 放下法执 , 直至放无可放 , 自然成就无上智慧 。 名为无上智慧 , 实则强名为无上智慧 , 本无无上智慧可得啊 。
虽然还是凡夫 , 但总是走在解脱的道路上 , 直至最后终悟诸法如幻 , 一切缘虚 , 自然顿时一切放下 。 这个问题其实佛陀 , 早就有说 , 既然身心本来如幻 , 如何还以幻修于幻?就像钻木取火 , 火一起来 , 自然钻木还有所钻之木都化为灰烬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