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少抱新生儿对孩子好吗

为了让孩子独立 , 要少抱,让他哭一会儿,这样好吗?因为会担心新手妈妈们辛苦,所以希望把孩子训练的更"容易"带一些 。这样对吗?

产后少抱新生儿对孩子好吗

文章插图
也有妈妈很骄傲的对我说,我家月嫂很厉害,月子里基本上不抱孩子,我家孩子都是自己躺着的 。妈妈们似乎有时候也会认可这套逻辑 , 毕竟不用抱就能把孩子养大,我们也希望轻松一些 。但是 , 这样好吗?
也有人会对你说 , 孩子要独立 , 就不能老抱着 。要让他自己躺着,培养独立性 。这是真的吗?
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:"从你受孕的那一刻起,宝宝就成了你身体里的一名过往的住客;等到宝宝出生以后 , 他就成了你臂弯里的暂时寄宿者 。"
在这段"暂住"的日子里 , 妈妈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"抱持",用自己母亲的天赋和直觉,为孩子营造一个稳定的 , 容纳的环境 。抱持的概念,包括抱持的空间和体验 。如果孩子真的能够被抱持,孩子可以感觉到自己被看护的很好 。妈妈能够因为自己感受到开心、喜悦 。当孩子向外探索的时候 , 母亲会为孩子提供一个抱持的安全的港湾,当孩子遇到挫折,妈妈可以安抚他 , 当孩子感受到不安和混乱,妈妈也可以帮助孩子整理感受 。这些能力是心智发展较好的妈妈具备的天赋能力 。妈妈也通过学习,促进反思 , 回应孩子的感觉 。
其中身体上的抱持非常重要,孩子从子宫来到空荡荡的世界上 , 需要"回来" , 回到妈妈的怀里 。妈妈的手臂,犹如子宫一样,环绕着他 , 给他"最渴望的安全"和温暖 。这种感受,对于初生的婴儿尤其重要 。
"通过用身体照顾的方式表达爱,并给予婴儿生理满足,妈妈让婴儿的精神开始能安住进婴儿的身体里 。"
所以,妈妈们可以把孩子放在床上,并且在宝宝的身边和孩子进行互动,让自己轻松一些,但也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抱他,而不是训练他,因为怀抱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非凡 。
而独立,是大家对孩子未来的期望 , "不抱"是某些家人对于实现未来这个期望的方法 。
艾尔拉夏普说:想要对小孩揠苗助长,使其符合一个预先安排好的计划,这对孩子及母子关系都是有害的 。母亲想要加快孩子进步的速度,通常是因为焦虑 。
那么是什么焦虑呢?
妈妈到底想不想抱孩子呢?想!孩子在妈妈的怀里有多舒服,妈妈抱着软绵绵,暖呼呼的孩子的时候,妈妈就有多舒服,那种全然被依赖和被需要的感觉让妈妈们乐在其中 。
但是妈妈们担心如别人说的,如果自己任性的去抱孩子的话,是不是孩子长大后会不够独立?在宝宝六个月内 , 妈妈和孩子沉浸在彼此需要,及时回应的默契和乐趣之中,真的会带来坏处吗?
依赖是独立的前提 , 因为有了"紧密的连接",才有了"放心的探索" 。我在早教中心里看到一个环节,叫做分离时间 。那些一周岁半以上的孩子,会离开妈妈来到教室中间玩玩具 。那些和妈妈们十分亲密的孩子 , 在玩玩具的时候 , 很少回过头来看妈妈 , 因为他知道妈妈就在那儿,他不需要花费精力去确认自己是不是安全的,因为妈妈一直以来给他的经验就是安全的 。
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因说:小婴儿对周遭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和与时俱增的好奇心,并乐于认识心的人事物,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高兴 。他是如此紧密的和母亲连结在一起,这种极度强烈的依附本质,易于驱使他离开 , 这样的依附引起了害怕会失去这位绝对重要的人,结果产生了依赖她的恐惧感,从潜意识中倾向于放弃她 。
妈妈们可能会在孩子两三个月的时候抱怨 , 孩子总是赖在自己的身上,很多妈妈也买了背巾,让自己能够更轻松的背着孩子到处走 。
但是,到了四个月左右的时候,那些被充分满足的孩子们会扭着身体往下爬,拦都拦不住 。他们想要离开妈妈,自己去探索 。他们的好奇心,以及想和妈妈分开的愿望,促使着他们离开妈妈,去地面上躺着,练习翻身、坐和爬行 。
儿保医生和心理专家分别担心什么样的"抱"?
一位儿保医生和我说,在他临床工作中,遇到很多家人,不让孩子下来活动 。孩子明明想下来玩,家人却不许,结果孩子大动作发育的时间迟缓了 。
曾经是儿科医生的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也说:有些孩子甚至从婴儿早期就不被容易静静的躺在床上 , 也不被允许自由随意的躺在那儿乱动,他们因此就会失去很重要的体验机会 。
前面我们说了 , 孩子想要被抱的时候 , 家人为了"训练"不抱 , 这样对孩子有弊无利 。而孩子明明想要自己呆着,却非要被抱起来 。这两件事情 , 都是因为家人看不见孩子真正的需求的结果 。
所以,这不是粗暴的"应该抱"还是"不应该抱"的问题 , 而是"看见"和"看不见"的区别 。
【产后少抱新生儿对孩子好吗】 而从心理的层面看,我和心理专家叶敏捷谈到这个问题时,他说:"回应"是最重要的 。也就是,妈妈抱着孩子的时候,要和孩子互动,回应孩子的眼神,发出的声音等等 。其实,妈妈自然而然会去做的事情 。
假如,平时带孩子的人,抱着孩子却不去回应的话 , 那这个拥抱就大打折扣了 。拥抱是一个媒介,传达的是爱和关注 。
家里老人都跟我说不能常抱,要让孩子自己躺床,哭哭没关系,哭多了就习惯了躺床,这样子孩子才好带才听话 。
但是我一直觉得不对,我从来不用哭声免疫法,大人尚且希望自己会有人听到自己的声音会给自己回应,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换位思考去回应我们最亲爱的孩子?
孩子刚出生的时候,她的整个世界里只有妈妈,依赖妈妈想要妈妈抱抱不是很正常吗?为什么就要锻炼孩子乖乖躺床?
我一直不同意这套,虽然一直抱着孩子睡觉初初真的很累,但是后来真的很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。
现在八个月了 , 孩子认生厉害,只要我在家总要粘着我,只给我一个抱,家里的老人、亲戚,个个都说我孩子是见不惯外人,不给别人抱不好,都说孩子要个个人抱都不怕都给抱才好 。(解释:这其实是由于孩子能够在知觉上区分妈妈和别人了,这是孩子认知能力的重大进步 。而且,此时孩子回到妈妈怀里粘妈妈,是为了更好的向更远处进发做准备 。)
我跟我孩子之间关系紧密,说的神一点,我总觉得自己能从孩子眼里读懂孩子,我孩子跟我在一起总是很爱笑,感觉他很放心 , 但是一见到生人要抱她就躲 , 生人抱起来就哭着要我抱回来 。
我觉得孩子认生很正常,但是每次老人说到孩子认生问题我总觉得难受 。
他们觉得孩子不怕被生人抱,谁抱都不哭没问题就最好,感觉好像这样子的孩子给他们带来荣誉感一样,我家孩子不认生很牛 。但是我觉得我孩子黏我真不是问题啊,真的我很享受孩子依赖我信任我的感觉 。

    推荐阅读